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内概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党建引领育英才 科研创新结硕果——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助力本科生科研能力提升
2025-05-08     (点击量:)

近日,学院本科生科研工作捷报频传。在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党建+科研”的引领下,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三位本科生的研究成果相继被中文核心期刊录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支部教师党员何妹英同志带领科研团队的指导,充分展现了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教学科研协同育人中的示范作用,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

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刘涵同学的研究成果《茎莴苣Msr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表达分析》已被中文核心期刊《山东农业科学》(中国高质量科技T3期刊)录用。该论文从莴苣基因组中搜索鉴定出甲硫氨酸亚砜还原酶(Msr)家族成员并分析其生物信息,同时测定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褐变度、活性氧代谢和LsMsr表达水平。该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究Msr在鲜切莴苣褐变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她感言:“论文发表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感谢老师的坚定支持与鼓励”。

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韦星宇同学撰写的论文《鲜切莴苣褐变机制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将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保鲜与加工》(中国高质量科技T3期刊)。该论文通过重点阐述呼吸作用、乙烯生成、细胞膜完整性、酚代谢酶活性及活性氧代谢在褐变中的作用,系统分析了鲜切莴苣褐变的机制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并提出鲜切果蔬保鲜技术发展方向。他坦言:“这段学术初探之旅,让我意识到科研前期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才能少走弯路。以后工作亦是如此,需要我们活到老,学到老。”

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沙金兰同学以《辣椒漆酶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对炭疽菌侵染的响应》为题的研究论文被中文核心期刊《核农学报》(中国高质量科技T2期刊)录用。该论文从辣椒基因组中鉴定出23个漆酶(LAC)基因家族成员,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基因结构、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系统进化树等进行了全面分析,同时通过qRT-PCR探讨了炭疽菌侵染下CaLAC基因的表达模式。该研究结果表明,辣椒漆酶在抵抗病害方面起重要作用,并为进一步解析辣椒LAC基因在抗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她回顾日夜奋战做试验、写论文时感慨:“论文发表不是终点,而是开启科研大门的钥匙。从文献检索到试验设计再到数据处理与论文撰写,何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建立科学思维,这份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们终身受益。同时感谢学院提供的实践平台,失败数据里藏着成功的密码。”

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理念贯穿于教学科研全过程,党员教师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建本科生科研导师团队,通过“一对一”指导、创新实践项目培育、学术思维训练等方式,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提升科研素养。以上三位同学学术论文的发表,是成功迈出学术探索的第一步,也是支部党员教师扎根育人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指导学生开展科研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递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下一步,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将持续深耕"党建+科研"双融双促机制,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进一步搭建实践平台、优化指导机制,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食品科技人才贡献力量。(撰写:何妹英)

上一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下一条:党建引领聚合力 植绿护绿践初心——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带领师生开展补种茶苗主题党日活动
关闭窗口

热点新闻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